诊改学习材料之十(2018

 

关于课程建设方案的修改建议

诊改专家 曾宪章教授

 

一、课程建设方案编制

专业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最根本的任务,而课程建设是各专业(群)人才培

养的基础工作,因此,各系部主任、教研室主任和课程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课程建

设方案的编写。课程建设直接支撑专业(群)建设,专业(群)建设则通过一门

一门课程建设来体现、落实。课程建设是由专业教师协同现场优秀工作人员,系

统总结与梳理某一工作领域的专业知识、职业技能与素质要求,借助指导教师、

专业教材、实训条件、专业网站等,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,系统传授

专业知识,训练职业技能,养成职业素质,构筑起学生在某一工作领域的知识、

能力体系。当前,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,我们开出的课程很

多,但课程建设投入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明显不足,精品课程不多,导致专业建

设成效不显著,标志性成果匮乏,人才培养质量不高,学院特色品牌难以形成,

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。因此,我们要高度重视课程建设,从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

——课程建设方案编写开始,致力于提升课程教学水平与质量。

二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

(一)教师队伍建设。

一门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建设好一支双师素质优良、结构合理的

教师队伍。

1.加强课程负责人培养。要培养一个学术造诣较高,实践能力强,教学经验

丰富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(高职称教师少时,可选拔有培养潜

质的讲师作为课程负责人培养)。课程负责人培养要求如下:(1)师德师风高

尚,爱岗敬业、以身作则,坚持在教学一线,每三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 3 轮;

2)理论水平高,始终站在专业领域的前沿,不断提出专业领域高水平学术成

果;(3)实践能力强,在专业实训、技术研发、技术服务方面发挥带头人作用;

4)教学能力强,能因材施教,有自己鲜明的教学理念,擅长有效的教学方法、

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高。

2.注重课程教学团队建设。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要求如下:(1)双师结构,

有来自学校的专任或兼课教师,也有来自于合作企业的一线兼职教师;(2)年

龄结构合理,教学团队中老中青相结合;(3)职称结构合理,教学团队中高、

中、初职称教师齐全;(4)要扎根教学一线。3.形成教研教改激励机制。建设一个好的课程团队教师教研活动机制,形成教研活力,产生高水平的教研成果。

(二)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建设。

1.课程目标设计。课程目标设计要突出职业能力目标,并与专业培养目标相

呼应,为专业培养目标实现起支撑与达成作用。

2.课程内容设计。课程内容设计是围绕课程目标的实现遴选职业活动导向与

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内容。教学内容设计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标准等教学文件

(含课程教学标准、考核标准、教案、课件、实习实训指导书等)来表达,尤其

课程教学标准,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纲领性文件,也是体现课程教学水平的一个核

心文件,要由课程负责人亲自把关。在教学内容设计与把关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

题:(1)教学内容新颖,信息量大,及时把现场的新知识、新技术、新工艺、

新标准、新设备引入课程内容;(2)及时把自己教研教改成果和技术开发成果

引入教学;(3)基础性知识、技能与前沿知识技能的关系处理恰当,不出现过

于追求基础性或追求前沿性的极端现象;(4)本课程内容与相关课程内容关系

处理得当,不为追求本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而与相关课程争教学内容;(5

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设计是案例、项目和任务设计。

3.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安排。课程内容的实施安排要做到:(1)教学内容

的实施要按照“新手→生手→熟手→能手→专家”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精心设计;

2)理论联系实际;(3)融知识传授、技能训练、素质养成于一体;(4)教

学重点与难点安排合理;(5)尽量让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来,

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。

4.实训教学内容与建设。课程实训教学内容设计要做到:(1)结合专业人

才培养目标定位,设计出能很好达成课程目标要求的实践活动;(2)借助模拟

教学软件,设计课程实训模拟教学。总之,要通过课程实践教学,在培养学生发

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较显著的成效。

(三)课程教学条件建设。

1.教学资源建设。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料(课程学习指南、

实训指导书、习题集等)建设:(1)公共课与专业核心课尽量选用国家、省级

优秀教材,也可编写自己的特色教材;(2)其他专业课(含选修课)要努力建

设自编教材;(3)努力开发实验、项目实训、实习、毕业设计指导书等实践教

学教材;(4)建设教学案例、实训项目、习题与解答、网络教学资源等教学参

考资料,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支持。

2.实践教学条件建设。1)现代实验实训设备设施建设,尽量建设理论与

实践一体的教学环境(理实一体化教室),让理论知识学习、技能训练尽可能在

同一时空进行,即“教、学、做”一体化;(2)加强实践教学仿真环境建设,

增强学生感性认识。

3.网络教学环境建设。1)建设网络教学硬件环境,开发一个界面友好、

项目齐全、功能完备的课程网站,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课程教学与管理,为课

程教学提供功能强大的服务。(2)建设网络教学资源,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,

不断丰富各种辅教、辅学的网络资源,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;(3)建设教学

软件资源,通过购买、下载、依托合作企业自己开发等方式,建设与本课程相关

的系列教学软件资源,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;(4)建设在线开放课程,实现网

上微课、慕课等课程自选。

(四)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。

1.教学方法建设。1)课程教学方法建设要灵活运用项目教学、案例教学、

互动教学、例中学、做中学、探中学、评中学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,有效调动

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促进学生积极思考,激发学生潜能,特别是激发学生主动发

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动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;(2)课程考试方法建设要

注重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、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因此,我们要对现行的

课程考试方法进行改革,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。

2.教学手段建设。我们要充分、恰当应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

段,在精简授课学时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、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方面

取得实效。

(五)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。

1.课程质量督查机制建设。建立课程团队工作督查机制,明确课程建设目标、

任务、措施与预期效果,定时督促与检查团队成员建设进度与建设成效,及时研

究解决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。

2.紧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建设每门课程。每门课程目标与内容建设、教师

队伍建设、教学条件建设、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都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

来进行,完善课程标准,明确质量控制点,确定学生学习标准、设计达标考核办

法,保证每门课程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作出最大贡献。

3.课程专业能力构建。专业课程建设尤其要重视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构建,

将教研教改成果和专业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,紧扣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

去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个关键来进行课程的建设。

4.建设原则与步骤。坚持能力本位、结果导向、学生中心与持续改进四项原

则,依照课前理念与准备、课中设计与实施、课后反思、评价与提升三个步骤,

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在线检测和实时跟踪改进,不断改进课堂教

学状态,提高学生学习达标率。